欢迎进入平凉机电工程学校门户网站,今天是: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建工作 > 文件讲话

校党委书记史晓平讲党课

深入解读群众路线内涵    认真搞好教育实践活动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校党委书记讲党课讲稿

 史 晓 平

(2014年4月3日)

各位老师:

按照我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实施方案的安排,今天由我为大家讲一堂党课。这次党课的题目是《深入解读群众路线内涵,认真搞好教育实践活动》,重点就党的群众路线这方面的知识和内容,和大家作一个学习交流。

一、党的群众路线的内涵、理论基础和思想来源、形成与发展

(一)群众路线的内涵。所谓路线,是政党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准则,从内容上分,有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从范围上分,有基本路线,也就是总路线,有具体工作路线,如教育路线、文艺路线、军事路线、群众路线等。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人民群众原理的创造性运用,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也是根本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基本内容可以概括为:“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两个一切”是世界观,代表了党对待人民群众的基本立场和观点,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精髓,其核心是解决“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我们经常讲,人民群众是生产力的创造者和历史的推动者,是国家的主人,是公共权力的来源和力量的源泉,是我们的衣食父母,也是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这里面,“一切为了群众”是群众路线的根本出发点,是党的根本宗旨,一个政党若想长期执政,关键在于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在于是否真心实意为民着想、替民办事,是否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依靠群众”,表明党的力量源泉是广大人民群众,充分肯定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党只有依靠人民群众才能完成历史赋予的使命。

“一来一去”是方法论,形象地概括了共产党人决策的形成、实施、修正、完善的路线图,概括了开展工作的基本方法。人民群众是智慧的源泉,也是检验一切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这里面包括三个基本环节,首先是“从群众中来”,虚心倾听和了解群众的经验、愿望和批评;接着是“集中起来”,占有材料、形成概念、抓住本质、加以提炼,形成党的政策;然后是“回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政策变为群众的行动,在群众实践中检验是否正确或错误的程度,再来修正、补充和提高。这三个环节都立足于群众,不可分割,又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

从这些内容可以看出,群众路线是共产党人的文化、道德、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是党的原动力和生命线。过去,我们对群众路线从方法论角度去理解的较多,往往把群众路线理解为一种方法,而平时从世界观来理解群众路线可能就忽略了,更多地是把它作为一个政治任务,而非自觉自愿的去践行。其实,世界观比方法论更重要,因为世界观决定了方法论,方法论是为了贯彻落实世界观,二者相辅相成,构成了群众路线统一的整体。

(二)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和思想来源。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指的是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提出的一系列关于马克思主义政党和人民群众关系的系统化的理论观点。这些观点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基本内容,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基石,是马克思主义先进性的重要标志,是马克思主义及其政党的核心理念。其内涵丰富,博大精深,综合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充分肯定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社会历史领域一直是唯心主义占统治地位,少数英雄人物被看作是历史的主宰,而广大人民群众则被看作是无知的“群氓”。十月革命前俄国的民粹派就曾把英雄人物比作阿拉伯数字“1”,而把人民群众比作“0”,认为如果没有前面的“1”,后面的“0”再多也没有意义。显然,这种观点完全违背了历史事实,是极其错误的。马克思、恩格斯在《神圣家族》中明确指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在这里,马克思、恩格斯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列宁曾说:“随着人们历史创造活动的扩大和深入,作为自觉的历史活动家的人民群众在数量上也必定增多起来。”在这里,列宁充分肯定人民创造历史,要求重视发挥人民群众的伟大作用。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依据马克思主义上述重大群众观点,创造性地提出了党的群众路线,成为我们党战胜敌人的重要“法宝”之一。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党反复强调“人民是真正的英雄”。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的讲话再次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这些重要论断,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

2、充分肯定人民群众是价值判断和价值实现的主体,人民群众的需要及其满足程度是价值评判的依据和标准。马克思曾经说:“人民历来就是作家‘够资格’和‘不够资格’的惟一判断者。”在这里,马克思充分肯定了人民群众在推动社会向前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恩格斯曾经说:“批判的批判什么都没有创造, 工人才创造一切,甚至就以他们的精神创造来说,也会使得整个批判感到羞愧。”在这里,恩格斯充分肯定劳动群众使社会得以存在和进步,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列宁强调,只有相信人民的人,只有投入人民生机勃勃的创造力源泉中去的人,才能领导人民获得胜利。从我们党的自身建设来看,我们所提出的党的宗旨、理想、信念实践和实现的惟一衡量标准“群众实践”,党组织、党员和党的领导干部的党性、先进性的惟一评判尺度“群众公认”,就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在制度层面和操作层面上的具体运用,是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丰富和发展。

3、对共产主义运动的性质以及共产党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关系,曾作出明确的界定。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是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很显然,他们在创立无产阶级政党之初,就已经清醒地意识到,需要和利益是人民群众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深层动因和原动力。正是基于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深刻理解和感悟,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始终把满足和实现人民群众的需要和利益作为自己的职责和使命。毛泽东把“为人民服务”作为中国共产党的行动宗旨,提出“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党更加明确地界定:中国共产党是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代表者和实现者,除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之外,党没有自己的任何私利或者特殊利益。这些都是与马克思主义经典思想一脉相承的,这就为党如何执政以及党员领导干部如何正确处理党群利益关系明确了指导思想和行为边界。

综上所述,我们党从1921年建党至今结合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不同时期伟大、丰富、生动的实践所提出的大量群众观点,理论依据均来源于马克思主义鲜明的群众观点。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和思想渊源。

(三)党的群众路线的形成与发展,可以从四个历史时期来回顾。

群众路线萌芽于土地革命时期。1922年,党的二大提出,“我们既然是为无产群众奋斗的政党,我们便要‘到群众中去’,组成大的‘群众党’”。1925年2月,党的四大明确指出,“要尽力发展我们自己党的组织,力求深入群众”。同年10月,党又指出,“中国革命运动的将来命运,全看中国共产党会不会组织群众,引导群众”。在这个时期,毛泽东同志也开始倡导,要到群众当中去,搞调查研究。我们现在翻开《毛选》,首先有两篇文章,就是《关于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这都是毛泽东深入群众开展调查研究的结果,可以看出,毛泽东很早就开辟了深入实际、联系群众的良好风气。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党的“八七”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党积极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加深了同人民群众的感情,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群众工作经验,为群众路线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客观基础。1929年9月,周恩来在中央给红军第四军前委写的指示信中,谈到了军队、党和群众的关系,特别谈到了我们军队要筹款,不能单独去做这个事,应该经过群众路线,这是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群众路线”这个概念。1933年8 月,毛泽东在《必须注意经济工作》一文中,严厉批评官僚主义,提倡用“群众化”的方式克服官僚主义的领导方式,表明党对群众路线这一工作方法已经有了一定认识。1934年1月,毛泽东还写了一篇文章,指出“革命战争是群众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充分肯定了人民群众的巨大力量,表明依靠人民群众才是取得战争胜利的关键。

红军初创时期,党就明确强调,红军的任务不仅要打仗,消灭敌人的军事力量,而且要担负起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等多项任务,把做群众工作列为红军的主要任务之一,并且指出,“如果不做群众工作,红军就失去了意义。”   

群众路线在抗日战争时期趋于成熟。抗日战争时期,特别是经过延安整风运动,随着毛泽东在全党全军中领导地位的确定,以及对于群众路线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总结,党的群众路线理论得到不断丰富和发展,经过概括和提炼形成了比较完备的理论体系,逐渐达到成熟状态。1943年,毛泽东在为党中央写的《关于领导工作方法的若干问题》一文中,科学系统地阐述了群众路线的内容,提出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领导方法,标志着群众路线理论的成熟。延安整风运动期间,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同志提出了“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群众的意见和经验是党制定政策的基础”等观点,进一步丰富了群众路线理论,使其更加系统化。在1945年召开的党的七大上,群众路线被作为党的根本路线明确写入党章,毛泽东在七大的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中提出,“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又一个显著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团体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就是我们的出发点。”

群众路线在新中国成立后日趋完善。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成为了执政党,面临着全新的执政环境和各种复杂情况。在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实践中,党的群众路线曾经历过曲折发展和严重破坏的阶段,但通过总结经验和教训,群众路线理论得到不断充实和完善。1956年,在中共八大修改党章的报告中,邓小平强调了群众路线对我们党的重要意义,并将密切联系群众和依靠群众的思想,为人民服务、向群众负责、遇事同群众商量、同群众共甘苦的工作作风,“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方法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充实了群众路线理论。1957年,毛泽东提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并将其归纳到群众路线当中。

群众路线在改革开放后得到进一步发展。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群众路线的发展进入到了新阶段。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将群众路线与实事求是、独立自主概括为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赋予了群众路线科学的明确定义,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为党在各项工作中更好的贯彻落实群众路线提供了基础和方向。

邓小平同志提出,党的各项政策和工作,必须以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考虑和处理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宿,将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检验改革和各方面工作的三个标准之一。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重视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1990年,党的十三届六中会全作出《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是党的历史上第一次专门就贯彻群众路线作出决定。世纪之交,围绕“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重大课题,江泽民同志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对党的群众路线新的丰富和发展。实践中,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大力加强社会建设,出台了一系列惠民措施。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强调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提出“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强调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实践中,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大力加强社会建设,出台了一系列惠民措施。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将党的群众路线提到了一个新高度。在全党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坚持和发展党的群众路线开启了新的历史篇章。

二、为民务实清廉是党的群众路线的时代内涵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这次在全党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是在世情国情党情深刻变化的时代条件下对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提出的新要求。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群众路线的时代内涵,对于我们搞好这次教育实践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一)为民就是要牢记党的宗旨

  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从诞生那天起,我们党就明确宣布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我们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造福人民。离开人民,党不仅无法生存和发展,而且一切奋斗和活动也将变得毫无意义。

  回顾成立以来的历史,我们党始终是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利益而奋斗的。

90多年来,党带领人民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一是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二是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三是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两件大事已经完成,第三件大事正在进行,并已取得伟大成就。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讲历史才能说服人,看历史就可以看到前途。90多年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完成和推进三件大事,根本原因在于得到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大力支持。解放战争中,我们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以摧枯拉朽之势、像秋风扫落叶一样,迅速打败国民党军队并取得胜利,就是最好的例证。“最后一把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老棉袄盖在担架上,最后亲骨肉含泪送他上战场。”在沂蒙老区传唱的这首支前民谣,生动诠释了人民群众对我们党的支持。毛泽东同志在总结中国革命成功经验时特别强调:“有无群众观点是我们同国民党的根本区别”,“共产党的路线,就是人民的路线。”

  党的先进性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现在,我们党已经拥有8500多万名党员,在一个有13亿人口的大国长期执政,“四大考验”和“四个危险”十分严峻地摆在我们面前。过去,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经受住了各种各样的考验,向历史和人民交上了一份合格的答卷。今后,我们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继续经受考验,做到考试合格和优秀。

  从现状看,我们党的队伍总的情况是好的,但在一些党组织和一部分党员干部身上还存在严重的脱离群众的现象,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就是其中的突出表现。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就会严重损害党群干群关系,危及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新形势下讲为民,就是强调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情况下党的为民宗旨不能忘,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强化宗旨意识,把为民融入思想观念和价值理念中、体现在实际行动中。

  习近平同志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讲为民,就要在全党进一步牢固树立人民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观,以人为本、人民至上的价值观,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观,努力做到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忘本、不变色。

(二)务实就是要改进党的作风

 务实是我们党的鲜明特点,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也没有。”我们党是一个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求真务实的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程中,我们党坚持立党为公的思想理念,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为人民群众做了大量实事好事。

  早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就强调“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要讨论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一切问题,如盐、米、房子、衣服、生小孩等等问题。他指出,我们这样做了,广大群众就会认识到我们是代表他们利益的,是和他们呼吸相通的。从这些事情出发,就会进而了解我们提出来的更高任务,为革命的胜利而斗争到底。关心群众生活,从具体事情做起,体现了党的宗旨,反映了党的务实作风。

我们党坚持务实作风是一贯的、长期的,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产生的焦裕禄精神就是生动体现。焦裕禄同志生前是河南省兰考县委书记。他带病坚持工作,凭着自行车和“铁脚板”,组织有关人员在全县开展大规模追洪水、查风口、探流沙的调研,走遍了120多个生产大队,摸清了内涝、风沙、盐碱“三害”的底细,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规划,并带领群众实施。焦裕禄不仅是县委书记的榜样,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秀代表,是求真务实的典范。

  新形势下讲务实,就是强调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情况下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之风,坚决反对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当前,绝大多数党员干部是务实、勤奋、敬业的,但也有一些党员干部身上还存在华而不实、浮夸浮躁的问题,突出的表现是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具体表现是:学风不正,学用脱节;文山会海,空话套话;弄虚作假,欺上瞒下;不切实际,不求实效;落实不力,工作疲沓;高高在上,脱离群众;急功近利,好大喜功;不负责任,不敢担当;等等。这些都是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要着力纠正的。

  习近平同志指出:“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突出强调了务实的重要性。务实就要锤炼作风。党员干部应带着感情、带着责任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坚持实干富民、实干兴邦,敢于开拓、勇于担当,多办顺民心、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好事。务实就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立足现实、着眼长远,从现在做起,从具体事情抓起,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扎扎实实推进改革发展,扎扎实实为民造福。

  (三)清廉就是要维护党的形象

  清廉是我们党的本质属性和突出特征。一个人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为了人民、为了理想和信仰,而不是为了个人升官发财。在我们党的历史上,许多共产党人感人至深的事迹为党的清廉作了鲜明注解。

  抗日战争时期,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在采访过程中,看到毛泽东住的简陋窑洞、周恩来睡的土炕、彭德怀穿的用缴获的降落伞做的背心,作出了中国的希望在延安的判断。解放战争时期,陈嘉庚通过对蒋介石在重庆对他的豪华宴请和毛泽东在延安对他的简朴热情请客作对比,得出了中国共产党必胜的结论。正是依靠清廉,我们党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赢得了胜利。

  新形势下讲清廉,就是强调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情况下要继续大力弘扬艰苦朴素、清正廉洁之风,坚决反对、摈弃和扫除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当前,绝大多数党员干部是清廉的、节俭的、艰苦奋斗的,但也有一些党员干部身上还存在不清廉的问题,突出表现就是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具体表现是:思想空虚,精神颓废;慵懒松散,不思进取;迷恋特权,弄权贪污;计较待遇,追名逐利;讲究排场,铺张浪费;违规配车,多头占房;巧立名目,挥霍公款;等等。对于这些问题,必须通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认真加以解决。

习近平同志强调:“打铁还需自身硬”。古人曰:“公生明,廉生威”。自身硬,除了硬在理想信念、执政能力、工作作风上,还要硬在清廉上。要做到清廉,就必须加强党员干部思想道德建设和党性修养;加强制度建设,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加强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只有这样,才能切实维护党在人民群众中的良好形象和威信威望。

三、认真搞好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促进学校工作全面发展

当前,我国正处于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职业教育也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同志于2月2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认为发展职业教育是促进转方式、调结构和和民生改善的战略举措,提出要以改革的思路办好职业教育,坚持以提高质量、促进就业、服务发展为导向,加快发展与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相适应、产教深度融合的现代职业教育。与此相配套,国家将出台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方案,第一种高考模式是技术技能人才的高考,第二种高考模式是学术型人才的高考,全国将有一大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转型,在国家层面上将打通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这些都为我们职教的发展描绘出了十分美好的蓝图。再者,我校的全国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也进入了关键的冲刺阶段,新校区建设也全面铺开,我们职教人一定要抓住这千载难逢的机遇,以扎实搞好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凝心聚力,开拓奋进,扎实工作,推动学校全面发展,努力实现新跨越,再创新辉煌。

(一)关于活动各个环节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教育实践活动的常规工作、实施方案上已进行了详细的安排,我不再赘述了,这里着重就需要在各个环节重点要注意的方面再作以说明。

——在查摆“四风”问题方面要注重把握四点:

一是不能用笼统的、抽象的问题代替具体的、实际的问题;

二是不能用领导班子的问题代替个人的问题;

三是不能用工作中的差错代替“四风”问题,要聚焦“四风”,工作中的问题要纳入正常渠道解决;

四是不能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代替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顽固不好解决,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危害更大,必须要以党性立场的角度来认识。

——在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时要注意把握三点:

一是提倡热烈而不对立的讨论,讨论问题要实实在在,不回避问题,不掩盖矛盾,拿不准的、甚至错的也可以讨论,但是不能对立;

二是鼓励尖锐而不极端的批评,批评要尖锐,不护短、敢揭丑,要达到“出出汗、红红脸”的效果,但要把握好度,不能极端走向反面;

三是开展真诚而不敷衍的交流,要开展坦诚、深入的谈心活动,多从工作和事业的角度进行提醒,不要刺激打击。

——在组织群众开展民主评议时,要注重从大局出发,善于看本质、看主流、看整体、看大方向,维护学校整体形象和社会影响,努力营造和谐凝聚、团结奋进的发展氛围。

——在学校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思路上,要坚持三结合:

一是坚持摸着石头过河和顶层设计相结合,围绕示范校建设和服务于经济建设的要求做好人才培养工作;

二是坚持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既要整体推进学校方方面面的工作,又要突出示范校和新校区建设这个重点;

三是坚持改革发展与师生的承受能力相结合,既要考虑学校发展的投入又要考虑到民生,既要考虑学校利益又要考虑教职工的待遇。

(二)大力弘扬焦裕禄精神,认真做好各项工作。习近平同志在调研指导河南兰考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强调,要大力弘扬焦裕禄精神,推动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效。当前,我校的示范校建设及新校区建设进入关键时期,各项工作头绪多,任务重,我们要以焦裕禄同志为榜样,把焦裕禄精神真正融入到教育实践活动和日常工作中去。一要亲师爱生,要秉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一切服务群众”的主题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用“心”工作,甘当孺子牛,多倾听师生声音,多关怀师生冷暖,特别要关心家庭困难和学习相对后进的学生,切实把工作做到师生的心坎上;二要艰苦奋斗,要充分认识到学校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保持清醒头脑,不在顺境中不思进取,不在成绩面前自我陶醉,不在发展之中忘乎所以; 三要务实做事,工作中要多搞调查研究,及时发现影响学校发展的主要问题,要认真研究解决问题的思路、办法,把精力放在解决问题上、把功夫花在推动工作上、把本领用在促进发展上,少说空话、套话、虚话,多办正经事、实在事;四要迎难而上,要围绕学校工作大局,尤其是示范校建设等事关学校发展的关键性、方向性重大问题,要有一种“咬定青山不放松、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知难而进不言难、迎难而上不畏难,要勇于探索、勇于创新、勇于突破,自我加压,攻坚克难;五要无私奉献,要少谈多干,低调做事,善于谋事,甘于奉献,勇于担当,一步一个脚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一定能够做好我们的各项工作,一定能够实现平凉机电工程学校新的腾飞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