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平凉机电工程学校门户网站,今天是:
当前位置:首页 > 德育纵横 > 家长关注

家长该如何正确关注孩子的学习?

近期,中小学纷纷开学,学生进入了新的学期。与此同时,家长们的神经也从寒假的放松转为紧张。很多家长来信表示,现在孩子的学习压力很大,作为家长不知道该如何管理孩子学习,问多了怕孩子有抵触情绪,不问也不行。那么,对于家长来说,该如何正确关注孩子的学习,在新学期中为孩子的学习成绩助一臂之力呢?

家长不能只关注孩子成绩

据有关调查显示,90%以上的家长最关心的是孩子的学习,这么多的家长重视孩子的学习,是不是孩子的学习都搞好了呢?从实际效果看,显然不是这样的。在不少的家庭里,孩子的学习仍然是家长头痛的问题之一。不少家长说,我在孩子的学习上花了那么多精力,用了那么多时间,家里学习条件又这么好,可效果并不佳,孩子的成绩仍上不去,这是为什么呢?我想最主要的恐怕是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不科学。

对孩子学习管理方面家长分三类

作为家长,我常和其他孩子的家长进行沟通,我发现现在家长在子女的学习管理上有着很大差异,大致也分为三类:

第一类家长是把时间和精力大部分都用在孩子身上,每天都过问孩子的学习情况,而且能身体力行,亲自检查,对孩子的要求很严格,孩子在学习上的每次浮动都牵动家长的心,都能引起他们足够的重视。这类家长也是少数。

第二类家长是每天也都会问孩子的作业情况,如“做完了吗?在学校表现得怎么样?这类家长也只是停留在“问”的层面上,偶尔能看看孩子的作业情况。得到孩子的回答也大多是“做完了”。孩子完成作业的质量到底怎么样家长却心里没数。这类家长占大多数。

第三类家长也是极少数的家长,他们认为,这些题我自己都不会做,让我怎么过问,还是交给老师吧,其实这是一种极不负责任的做法。

家长应多方面关注孩子学习

孩子的成长是多方面的,孩子的教育也应该是多方面的,如果家长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方面,必然会给孩子人格发展带来不平衡,影响孩子能力的全面发展,也等于给孩子成长的路上布下了陷阱。

有的家长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效果,比如作业完成了没有,考了多少分,很少考虑自己的谈话方式会不会让孩子难以接受,很少关注孩子的学习过程,很少关注孩子心理需要,时间长了,一部分孩子就会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而且,学习是一种过程,所以,对孩子学习的关注也应该是一种过程,包括关注孩子每天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困难等,家长直接关注孩子的学习结果,也可以说是在推卸教育责任。

如果家长只关注孩子的学习,会导致孩子的能力发展不平衡。有的家长对孩子学习要求特别严格,然而对于孩子其他的事情不做要求,甚至是代替孩子来做,有的家长连孩子正常的生活自理事情也包办了,所以,孩子的自理能力非常弱,抗挫折能力也非常低,有的孩子还会因此形成情感冷漠,内向孤僻的性格特点,这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往往容易出问题。

[家长课堂]

1.注重孩子学习过程,正视孩子考试成绩。

在评价孩子的学习成绩时,不要只看分数,“唯分数是问”,90分与100分的孩子的数学能力究竟相差多少,孩子有失误,是纯粹的粗心,还是思考问题的方式有问题。是临考心理欠佳,还是其它的原因等等。要“纵向比较”,关键看孩子有没有进步。如果成绩不够理想,要和孩子一起分析原因,这样会更有利于孩子将来的学习,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2.多夸夸孩子,让孩子享受成功的喜悦。

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的能力得到老师和家长的肯定和赞赏。与其说“你不要这样做”还不如“你那样能够做更好”;与其让孩子在没完没了的批评中纠缠于做过的错事,还不如让适时的表扬给孩子的每次进步都鼓掌喝彩!自信不足的孩子更是特别害怕出错,家长更应尽量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他的欣赏。

3.重视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

一个好的习惯可以让孩子终生受用,一个好习惯一旦养成,长大后便会一直坚持下去。作为父母要帮助孩子养成一个好的学习习惯。

[家长误区]

1.我的孩子也应该考第一

过高的期望和目标,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这不利于孩子在学习和考试中的发挥;而且,每个孩子都有其特点,没有名列前茅的孩子也具有别人所不具有的优点。因此,家长要善于发现并积极培养、发展孩子的优点、长处。

2.每天都要陪着孩子写作业

在孩子的学习上,家长要做的是帮助孩子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帮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不是仅仅帮助孩子学会一个字,解一道数学题。

3.请家教,上补习班

家教和补习班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帮助孩子学习,但是家长应首先了解自己的孩子,帮助孩子找到学习上的问题所在,帮助孩子主动去适应和调节,多与孩子沟通交流,而不是盲目求医,把孩子推给家教。

4.分秒必争,学得越多越好

心理学研究表明,成年人注意力集中一次最长达50分钟,而年龄越小的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就越短。因此,家长不能逼迫孩子长时间连续不断地学习,这样会造成孩子用脑过度、神经衰弱、注意力涣散、记忆力下降等问题。家长应该让孩子劳逸结合,并学会自己安排学习计划。